分享與加入書籤    
 
常見問題/法會篇

Q1. 問:雲端牌位(以往稱為數位牌位)無法燒化,真的有用嗎?如何證明雲端牌位跟傳統牌位一樣有效?
答:我們應該瞭解水陸法會,關鍵點不是那張牌位,是來自於當下的心念,再加上法會共修的力量、佛菩薩慈悲力的感應。至於能不能被超度,其實不是那張牌位的形式而已,應該是對佛法有沒有信心。另外,超度其實是觀念的轉變,不應執著於形式,真正去瞭解無常與無我,放下執著,這才是真正的超度。此外,每一個時代運用的媒材都在改變,想想看,佛陀時代是否有紙張?沒有!但是佛陀超度多少人呀!而中國有甲骨文,後來又變成竹簡,再演變成紙張,再演變成數位化。好比從前有飛鴿傳書、郵差送信,現在已經是E-mail,但不影響人們溝通的本意。因此不用拘泥於時代媒材的演變,要明白無常的演變,那就知道雲端牌位到底有沒有效。
Q2. 問:為什麼許多人說,水陸法會最是殊勝?
答:那是因為其他的法會,只誦一部經,只拜某一部懺,水陸法會則廣設十壇,每一壇就是一堂佛事。水陸有「眾姓水陸」和「獨姓水陸」兩種。在水陸法會的總壇,供奉有二十八諸天,甚至十殿閻王,就是類似中國民間的供天神和供鬼神,在水陸之中,這些全是菩薩。至於拜水陸的功德屬於誰呢?屬於所有參與的人共同所得。我們在水陸法會所有迎請、供養、禮拜的對象,他們全都會蒞臨法會現場,而各自以他們相應的因緣與根器,到各個壇場聽經聞法。因此一場水陸法會下來,所供養、所救度的眾生,範圍相當廣泛,因此說有殊勝的大功德。(人生雜誌第294期 【聖嚴法師開示 「體現無量慈悲 利益一切眾生」】)
Q3. 問:水陸法會流傳到現在一千多年了,法鼓山為什麼要進行革新?
答:水陸法會的修訂儀軌,完成於明末的蓮池大師,但是到了現代社會,我們的民風、環境背景以及知識的發展,與當時的環境已不可同日而語。如果我們還保留著傳統水陸中一些不合時宜的作法,譬如燒紙馬、燒紙人、燒紙衣、燒種種的牌位,這在現代來講是非常不符合環保的;況且追溯這些內容,皆非源自印度的原始佛法,而是歷代佛教中人,為了接引民間信仰的人士能夠接受正信的佛法,向民間信仰模仿學習才有的,結果慢慢的水陸法會儼然成為中國歷代所有民俗儀軌的大熔爐。所以,我們的革新,只是把原來懺儀中,源於中國民間信仰的部分,或是採擷道家、道教的俗儀之處,一一捨去。(人生雜誌第294期 【聖嚴法師開示「體現無量慈悲 利益一切眾生」】)而法鼓山的水陸法會著重在教育,要告訴信眾參與水陸法會的精神與意義,除了懺悔外,也希望回歸佛教真正的精神,透過經典的溯源依據,導正觀念,而非拘泥於燒化的形式。
Q4. 問:水陸法會對現代人的意義是什麼?
答:其實佛法主要是為世人說法,讓世人生活得更好,而「法會」本來就是弘揚佛法、修行佛法的聚會,參加法會就是參與共修活動,大家一起來修行,達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目的,這對安定社會有很大的幫助的。至於參加法會能得到什麼樣的功德,那就看用什麼樣的態度前來參加。如果能用謙虛、清淨的心來懺悔禮讚,那就能和佛菩薩的精神相契相通,自己的身心不但能夠得到安定,往生的眷屬或是累結怨親債主,受到我們至誠懇切的感應,也會前來聽聞佛法,心開意解。有些人不明白這一點,以為把超薦交給僧尼誦經就功德圓滿了,其實那只能得到心理安慰罷了。另外,參加法會很重要的目的,是要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法修行,也才能延續法會中提起的願心和願行,在心裡開闢清涼的法田,而能利益眾生。而參加水陸法會,更可依據每人的根器不同選擇不同的壇場參加,透過懺悔,讓個人內心得到平靜與安定,無形中也會影響我們周遭的人,進而讓社會也將更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