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雜誌No.305
法鼓山第二屆大悲心水陸法會

■ 張錦德
誦經布施十方法界眾生, 並透過懺悔來養成正確習慣, 雖然是參加法會的目的, 但是法會的功德不該只限於壇場內的功德主; 在籌建法會的過程中,其實就是營造出一方人間淨土, 任何一切有情眾生,不論是參與法會,還是發心護持, 只要有機會聽聞佛法、護持三寶, 就能在法會中體驗人間淨土,得到福報。

「鼕!」在一○八聲的法華鐘鳴下,法鼓山第二屆大悲心水陸法會,劃下圓滿的句點。歷經八天七夜的誦經、禮懺,法會最後一天的送聖儀式,藉由現代數位科技,在三層樓高的大螢幕進行數位投射。在此同時,現場近萬人共同齊誦「阿彌陀佛」聖號,共同注視同一螢幕,觀想四聖六凡及法界一切眾生,在阿彌陀佛的接引下,伴隨著嘹亮的法華鐘聲,送往西方淨土。電腦動畫的虛擬畫面,提供信眾具體觀想的空間,讓法會在主法法師引領下,每一位參與信眾也能藉此生起無比的信心和歡喜。

法鼓山第二屆大悲心水陸法會,自2008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隆重舉辦,總計有五萬多名信眾前來參與,展現法鼓山僧俗四眾一心、承先啟後的願力。在長達八天七夜的法會中,傳達出對眾生無限的關懷,希冀能為全民帶來安心的力量。

有別於2007年首屆水陸法會在形式上的突破與創新,第二屆水陸法會又有何現代創舉呢?

讓儀軌更體現佛法慈悲

第二屆水陸法會延續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推動正信佛教的理念,在籌辦過程中,請教各方面專家意見,在禮意(義理結構)不變,而禮文(儀式)、禮器(祭器、祭品)可變的原則下,將許多與佛教經典教義不相應的儀軌,著手進行釐清及修正。

「以總壇的『告赦』來說,赦本來就不是佛法的觀念,佛教講慈悲、平等,怎麼可能會有某甲赦免某乙的罪這樣的用詞?」法鼓山水陸法會召集人果慨法師指出,這次的水陸法會最大的不同,就是針對水陸儀軌進行現代詮釋,以期法會能回歸佛陀本懷,更符合時代,進而帶動教界法會的良性改革。比方說刪除「告赦」儀式,以《地藏懺》法會取代「告赦」,從佛教慈悲救度的精神來修正傳統水陸法會夾雜道教「罪」的思想。

另外有鑑於傳統水陸法會總壇佛事都在半夜中進行,容易使得與會的法師及信眾因作息顛倒而導致在佛事中精神不濟,總壇在作息上也進行長短適中的調整。比方說深夜兩、三點所舉行的「結界灑淨」、「請上堂」都更改為上午七點,以符合現代人正常作息。此外還將總壇的五日佛事延長七日,在「結界灑淨」前一天,安排了《慈悲三昧水懺》,引導信眾在行前調適身心,感受法會的殊勝莊嚴。並新增「總壇概說」,由常智法師解說水陸儀軌意涵,讓信眾從儀文的理解中,明白儀式的用意及進行方式,也達到經懺佛事的教化功能。

除了總壇佛事的修正,在外壇上也做些微改變。法鼓山為禪修道場,為了發揚漢傳佛教的禪宗特色,這一次更 以禪修的方法來辦法會,每一壇都以禪修的氛圍來引導大眾共修,例如以經文講解,進而能依文起觀;並用禪修的放鬆方法,帶領大眾在繞壇拜佛中安定身心。最特別的是楞嚴壇和新增加的般若壇,法會中還融入了法鼓山的禪法課程,透過禪觀、經行,解脫煩惱,為自己找到生命的智慧和意義,這也才是另一種自我「超度」的意義。

回歸禪宗本來面目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在壇場布置上,也緊緊抓住禪宗回歸「本來面目」的精神。有別於首屆水陸法會著重於分享傳統佛教藝術之美,以電腦輸出歷代經變圖中的精品佳作,這次則以簡練、含蓄的原則,布置壇場空間,希望將傳統壇場重視形式的風格,轉化為精神內涵的傳承與探索。

以壇場的空間規畫為例,特別強調各壇佛事與佛堂空間的相應,強化園區的境教功能,如總壇設在法鼓山精神中心所在的大殿,祈願壇設在觀音護佑的祈願觀音殿,般若壇、楞嚴壇設在禪堂,法華壇在法華鐘樓……等,在各殿堂佛菩薩的護庇下禮拜佛事,達到與佛、菩薩及四周環境相應的效果。

另外還利用其他室內空間的衍生,如齋堂、露台、副殿、國際宴會廳等;室外壇場則在法鼓大學預定地上,搭建臨時帳棚來創造,將法鼓山建築的內外空間做了充分應用,以現代審美趨向和材質元素,完整表達富有嶄新精神的法會空間。比方說利用精簡的物件置放在恰當的位置,使得原有建築空間產生微妙變化。

而在材質上,也盡量避免選用厚重的結構,以環保、重複使用為原則,利用各種不同的織品布料,作為主要布置材料。這一來營造清淨、簡約的法會空間,另一方面也是在一片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中,因應「節能減碳」的時代風潮。

眾所皆知,水陸法會是漢傳佛教最隆重、盛大的法會,每次啟建約需數十位至百位法師,動員人力、物力頗鉅。但正如聖嚴法師在12月5日送聖當天開示所說「景氣愈不好愈需要佛法。」儘管去年景氣不佳,當法鼓山開始籌建水陸法會,僧俗四眾就全體總動員,不僅信眾自動自發上山來擔任義工,發心護持法會;僧團法師也遠從全球各地回台,共同擔任法會執事,展現法鼓山四眾一心的願力。

從這面向來看,來參加水陸法會的功德不該只限於進入壇場內,誦經布施十方法界眾生,透過懺悔來養成正確行為、習慣的功德主;在籌建法會的過程中,其實就是營造出一方人間淨土,任何一切的有情眾生,不論是用什麼方式,只要有機會參與法會、聽聞佛法、護持三寶,就能在法會中體驗人間淨土,得到福報,而這也是啟建水陸法會的意義。

第一頁 第二頁 第三頁 第四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