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雜誌No.329
跨時空共修,串連無量大悲心

2010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紀實


送聖典禮上,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感恩與會僧俗四眾共同圓滿2010年 大悲心水陸法會,並感謝萬行壇全體義工的奉獻護持。(許朝益攝)

■ 許翠谷
從實體壇場到線上共修, 從《修行自知錄》到日常修行…… 法鼓山的水陸法會與時俱進, 不僅為漢傳佛教經懺事業賦予新時代的教育文化功能, 也為社會大眾帶來適應當代文化的修行觀。

「願永遠廣度眾生、永遠弘揚佛法,為 成就娑婆世界、成就人間淨土而努 力。」2010年12月5日大悲心水陸法會送聖儀式 上,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以「踏實健全、安 穩向前」為題,並帶領僧俗四眾共同發願,接續 聖嚴法師弘揚漢傳禪佛教、開創水陸法會新時代 意義的悲心願行。

水陸法會邁入第四年,十一個壇場、八天七夜 的法會,每天皆有六千多人在法鼓山園區各壇場 共修,參與人數為歷年之最。此外,今年也首度 開辦「網路精進共修」,共有來自台灣各地,以 及歐美、東南亞、澳洲、中國大陸等51個國家近 12萬人次同步精進,而每晚藉由法鼓參網路電視 台Live直播參與焰口法會者,累計也多達八萬 八千餘人次。隨著與會人數逐年增加,可見法鼓 山水陸法會的革新理念普遍獲得民眾認同,也顯示法鼓山的弘法事業不斷與時俱進,為當代佛教 開創了契機、契理的新時代修行風貌。

網路共修,精進用功零距離

「法鼓山的水陸法會,是一個具有開創性、前 瞻性、符應二十一世紀的法會。」在聖嚴法師的 理念指導下,法鼓山從2007年首度舉辦水陸法會 至今,逐年推動法會改革創新,繼2009年初步完 成水陸儀文的修訂後,2010年更積極回應數位弘 法時代的需求,進一步突破空間地域的限制,首創「網路精進共修」。

法會期間,十個壇場的佛事內容、音聲梵唄同 步上線,讓社會大眾可依個人修持法門點選相應 的壇場來修行,而線上電子經書及壇場實境的介 面設計,讓在家共修的人也能領略法會現場安定 攝受的氛圍。除了線上共修,水陸籌備小組也架 設水陸專屬網站,內容涵蓋水陸講座、佛國巡 禮、視訊直播、普願獻供、修行自知錄、共修儀 軌須知等面向,完整呈現水陸法會的修行架構, 引導使用者按圖索驥,契入漢傳佛教最盛大的修 持法門。

「線上共修,不但讓無法前來法鼓山的民眾也 可以在家用功,更把實體道場延伸到每個人的 家裡,讓佛法的善根種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 芽。」水陸法會召集人果慨法師表示,透過網路 科技串連起全球各地精進修行的善心願力,水陸法會不再局限一時一地,徹底實現 了「家家是道場、處處成淨土」的弘化 目標。

從實體壇場到線上共修,從寺院到家中,法鼓 山開創了新時代水陸法會新風貌,也為社會大眾 帶來適應當代文化的修行觀。

《自知錄》,修行離不開生活

除了回應當前社會的需求,運用網路科技突 破空間藩籬之外,水陸法會籌備小組也首度出 版《大悲心修行自知錄》手冊,將「大悲心」水 陸法會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使佛法修行不離生活日用。

《自知錄》的概念緣起於天台智者大師對懺儀 修持的要求,智者大師認為,修持任何法門都需 要做前行功課,藉此嚴淨身心、做好參加法會的 準備工作,否則匆忙進入壇場,不但身心不易安 定、行持不易如法,修行也難有所成。

首度參加水陸法會的聖嚴教育基金會董事傅佩 芳就分享,她領到《自知錄》後便開始做前行功 課,法會前身心即安定恬靜,並「以禪七的心 境,參加了總壇的共修」,進入總壇後行禮如 儀,透過總壇的佛事概說及每日定課,更深切感 受僧俗四眾精進用功,共同成就莊嚴佛事的大悲 心行。

不只如此,這本《自知錄》手冊在法會期間也 是信眾們踴躍索取的結緣品,果慨法師指出,水 陸法會圓滿後,《自知錄》的修行定課仍應持 續,將修行精神延續到日常生活中,提醒自己修 行是隨時隨地的。藉由每天的定課安頓自我身心 之後,自然而然會影響身邊周遭的親朋好友,將 善念與安定的力量層層落實到生命中的每一刻, 這便是在實踐利他、建設淨土的菩薩行了。

萬行壇,成就自他的修行

同樣將水陸法會自利利他精神落實到生活中 的,還有為義工設立的「萬行壇」。

「萬行壇是最能契入佛法修行核心的一壇,因為 修行就在平常日用當中!」負責規畫水陸法會萬行 壇說法課程的僧伽大學副院長果光法師說,「萬行 壇」遍布在法鼓山的每一個角落,當義工們穿上圍 裙、戴上口罩,隨順因緣隨處奉獻時,處處都是壇 場、時時都在修行,不論參與的是香積、交通、引 禮、醫護或環境維護,只要把握當下、提起方法, 便是在成就大眾和自己的修行。

不過,人多、事多、境界多,也是萬行壇的特 色,在出坡的過程中難免面臨許多境界及身心不 調的狀況,因此萬行壇邁入第二年之際,法鼓山特別規畫早、中、晚三個時段的開示,晚間並安 排禪坐共修,透過法師說法及禪修,協助萬行菩 薩安住身心,面對困境或煩惱時,能適時將禪法 或心靈環保的觀念,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把握當下,修行不離自心

「水陸四年了,今年工作時間最長,卻也是最 歡喜的一次!」義工室室主賴寶秀分享,儘管工 作量很大,但她要求自己每天參加共修、聽開 示,因為事情一多,禪修方法用不上時,情緒容 易失控,而每天聽法師說一段故事或禪師語錄, 確實幫助她找到修行的著力點,例如當各種問 題一起湧上來的時候,溈山靈祐禪師的「青不是 黃,長不是短,諸法各住其位,非干我事」,便 成了她處理問題的法寶。

八天七夜的共修、十一壇佛事共聚一處,清越 優揚的梵唄唱誦縈繞法鼓山園區,法鼓山水陸法 會的共修形式,隨著時空變遷不斷推陳出新,為 現代人提供了修學佛法的新契機,不論是線上共 修、網路電視直播或者動畫送聖,都是修行的方 便法門,一場法會的圓滿成就仍有賴於主法法 師、悅眾、信眾施主和義工外護的發心參與。

當人人攝心一意,把握當下閱藏、誦經、禮 懺、打坐、禪觀、繞念、持咒,誠如方丈和尚所 說的,「以清淨的身口意來供養諸佛菩薩、供養 大眾,便是處處身在佛國淨土之中,時時以佛法 來長養自心中的慈悲與智慧,就是諸佛菩薩和諸 上善人聚會一處。」

 

 

第一頁 第二頁 第三頁 第四頁 第五頁